欢迎访问西峰政法网!

司法行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行政

甘肃省司法厅“三力齐发”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

时间:  2024-08-19  

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落实全省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摆在全民普法突出位置,强化一体统筹,分类精准施策,多元关爱保护,筑牢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防线。

一、统筹协调聚合力,促进未成年人普法责任“全贯通”

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引领作用,突出以制度创新破局,夯实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基础。一是健全联动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细化6个方面20项工作举措,推动青少年普法“家校社”融合、“中小幼”贯通。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工作评价、履职评议、督责问效、典型案例发布“四项制度”,专门组建全省青少年普法讲师团42人,先后举办全省“八五”普法骨干、新媒体普法骨干专题培训班,组织市县两级和教育等有关部门普法骨干共计240余人参加培训,增强未成年人普法专业能力。二是压实普法责任。印发《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专项普法活动实施方案》,精准聚焦防欺凌、防性侵、防家暴、防诈骗、防溺水、防电竞沉迷、抵制毒品和文身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任务清单、措施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四合一”清单,提出30余项务实举措,并综合运用提醒告知、电话提醒、年终考评等一揽子举措,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6·1”国际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督促指导教育、团委、公安等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常态长效。三是科学精准考评。制定《甘肃省“八五”普法工作考评办法》,科学划分市州和省直部门单位两个指标体系,对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加大考核权重,科学设置9项评估指标,精准量化考评。将落实青少年普法工作情况作为省管班子和省管干部推动法治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等考核,将教育部门和送法进学校纳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检查,组建7个督察组开展集中督察,倒逼普法责任压实、目标落实、效果抓实。

二、普治并举强动力,构建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新格局”

坚持力量联合、资源整合、工作融合,促进青少年普法全社会共同参与。一是“德法”并育增实效。出台《甘肃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意见》,配套制定《甘肃省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护苗工程”,设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创新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315”常态化学习机制,开展“送法进校园”“百场法治大宣讲”“十百千万法育‘未’来”等9项普法活动,推动学校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课、放假最后一课“三课联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宪法 讲宪法”“同上一堂法治课”“宪法小卫士”覆盖学生达到930万人次,促进德育和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阶段。二是“多元”融合抓治理。制定《甘肃省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的实施意见》,健全法治副校长选聘、考核、激励、退出全链条管理机制,配备法治副校长5433名,实现中小学全覆盖,为保障学生安全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教育矫治,实行“一人一册”个性化帮扶措施,无一人脱管漏管。深化帮教措施,结合“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民主法治示范创建、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工程”,深化“1+N”行动(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对不良行为等重点对象,开展上门“面对面”帮教活动,促进青少年明底线、守法纪。三是“双线”发力强载体。强化实体阵地建设,列宁小学(旧址)被司法部命名挂牌首家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同步启动省市县三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建设,出台《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带动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86个县(市、区)建成100个实践中心,实现省市县全覆盖,目前已建立17个省级实践中心、79个市级实践中心,初步形成实践中心集群。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制定《甘肃省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依托甘肃丝路法雨、甘肃普法头条号、一点号“三大平台”,开设“巧儿说法”专栏,打造“报网端微屏”新媒体普法矩阵,累计推送青少年等各类普法信息6000余篇,年分享转载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浓厚氛围。

三、精准施策激活力,实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立体化”

注重以法治方式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强保障、建机制、补链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是立法保障有力度。坚持“小切口”立法,充分发挥立法和备案审查职能,通过公开征集省政府立法计划项目建议、推动青少年保护地方性立法等措施,推动修订《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甘肃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甘肃省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强化少年儿童保护相关法制审核,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二是矛盾化解有深度。坚持以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推广“阳光调解”、“5+X”调解等模式,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开展“小手拉大手”关心关爱活动,通过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突出依法治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社会问题,把法治教育融入矛盾调解、校园安全治理等服务,建立婚姻家庭类调解组织300个、调解员1213人,开展婚姻家庭、妇女儿童矛盾纠纷7.6万余件。三是法治服务有广度。将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作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件实事之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省86个县(市、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和实体“三大平台”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审批,并联合法院、检察院、团委、妇联等部门,开辟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绿色窗口”,近年累计办理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1.67万人次,形成全链条、多渠道、无缝隙的联动保护机制。 

来源:甘肃丝路法雨
责任编辑:高睿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