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峰政法网!

司法行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行政

五大工程协同推进 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庆阳样板

时间:  2024-05-23  

近日,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庆阳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公民法治素养“五大工程”全面实施。

实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头雁工程”

聚焦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庆阳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制度》《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23-2025年)》任务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以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年度网上学法考试为抓手,增强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刚性约束和结果运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保持在100%。推动建立健全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执法司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部门单位党委(组)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与普法述职同步,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能力,示范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实施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护苗工程”

聚焦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135”常态化学习机制,优化各阶段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及内容设置,上好“开学第一课”、讲好“法治课”,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法治教育纳入用人单位入职和日常职业培训,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贯通学习成长全周期全过程。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基础,以华池县列宁学校“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为带动,推动各县(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用好“小手拉大手”等载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法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法打击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性侵、伤害、校园欺凌等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依法治校和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实施提升村社干部法治素养“赋能工程”

聚焦全面提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治理水平,推动建立“两委班子”成员学法用法制度,依托“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师资,打造乡村法治精品课程。用好普法讲师团、法官、检察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网格化管理等,加快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探索基层“微治理”实践载体,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畅通群众说事议事途径。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清单”“流程事项图”,依法及时公布党务、村(居)务、财务等事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依法履职能力纳入村(社区)干部培育选拔规划,纳入基层年度工作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有效提升村社干部的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法治实践能力。

聚焦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意识,推动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企业建立普法清单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测试,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意识。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企业议事规则,推动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提高依法治企水平。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法治体检”“万所连万会”等活动,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财税等法律法规宣传,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强基工程”

聚焦提升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创新运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场馆,加大普法活动、普法通俗读物、公益广告、微视频、影视剧等普法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全体公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传承保护、创作孵化、文创研发,结合文化进万家、“三下乡”、农村电影院线公益普法等文化文艺展演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促进全民参与,推动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创新自媒体普法途径载体,做强“报网端微屏”新媒体普法矩阵。促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把法治精神和原则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诚信建设、法治示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活动,结合“德润陇原”“陇人骄子”“庆阳好人”“最美家庭”等模范评选活动,倡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宣传、评树群众身边的模范人物,形成法治新风尚。

来源:庆阳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高睿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