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峰政法网!

市域治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域治理

“小切口” 服务“大格局”——庆阳市妇联系统创新开展送到家门口落到心坎上的“法律”服务

时间:  2023-11-15  

“要不是妇联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一次次地给我俩调解,我都不知道自己这日子咋过下去!现在我和老公不但不吵了,而且有什么事他也能和我商量着办。”见到西峰区的小路时,她快言快语地说道,还说:“越来越有心劲儿把日子过好!”

小路的案例只是其中一例。由庆阳市妇联启动实施的“法律进家庭”活动,是2023年全市妇联组织深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实现以“小切口”服务平安建设“大和谐”,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今年以来,庆阳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干部找准工作定位,强化基本职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用心“访”、用力“讲”、用情“解”,主动嵌入经济发展中心大局和主动创稳关键环节, 以构建机制为先导,通过法律巡讲、便民服务、调解援助、道德教育、维权关爱等“一建五送”的多角度、全方位式“法律”服务,护航妇女儿童健康安全发展。

机制一建天地宽。妇女儿童健康、教育、扶助、安全、发展等权益,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参与推动。庆阳市妇联本着能“融”则“融”,能“联”则“联”的原则,努力健全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了全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会议,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达成一致共识,形成强大合力。

市妇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下发《关于加强村(社区)妇联执委和基层网格员双向任职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暴力庇护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执委婚调工作室”“巾帼工作室”“家事审判庭”等载体,推动基层妇联执委和网格员双向任职,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注困难妇女群体,联合政法委、法院、检察院、民政等部门落实妇儿维权救助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推动、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合力。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有了更大底气、更强信心,更有成效。

普法宣讲激活了法治思想。年初,市妇联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全面启动庆阳市“法律进家庭”活动。首要开展的就是法律知识巡讲活动,组织专职律师、检察官、法官、婚姻家庭和青少年问题专家走进学校、乡镇、社区,重点围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和健康成长等内容,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青春期学生及家长开展法律知识示范巡讲活动,市县(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巡讲150多场次,线上线下覆盖56000多人次。

“听了法律进家庭巡讲专题讲座,很受益。平常在工作生活中关于女性权利的很多疑问,比如教育权、生育权等问题,今天都得到了答案。”环县洪德镇妇女王宝花这样说。

同时,充分利用“3.8”“6.1”“6.26”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建设法治庆阳·巾帼在行动”主题普法宣传活动80多场次,发放《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妇女儿童权益相关的宣传资料10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00多人次。通过“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在妇联微信平台“平安家庭微课堂”“妇女维权”栏目累计刊发各类法律法规宣传信息120多条。普法课堂遍地开花,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广大群众知道遇事要找法、办事要依法。

调解援助化了心疙瘩。庆城县“巾帼工作室”成立后,妇联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一起涉及劳动报酬的纠纷调解。由于双方均称账务不清,被告无力偿付拒不履行,县妇联调解员与法官共同对工程施工项目、合同约定条款逐一清算,认真耐心释法,最终与双方当事人代表协商达成一致,签字确认了调解协议,被告依约向农民工支付劳动报酬44000余元。通过诉前调解,在法理情三者相融的情况下,全力维护了女性劳动权益。

工作实践中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结合,在妇联执委和网格员双向任职中,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对存在婚嫁家庭矛盾纠纷隐患和冲突的重点家庭及人群建立一户一策,由妇联干部和执委实时关注、定时走访、及时报告。建成的9个“巾帼工作室”共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412件,其中调解成功215件。以“执委婚调工作室”为依托,全市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员在一步步探索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同抓促,常态长效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化解工作。

市妇联还长期聘请专职律师实时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与庆阳心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工作协议,发挥其社会化维权作用,为有需要的青少年家庭开展心理疏导、亲子沟通等服务。

便民服务贴心解忧愁。通过关口前移与司法部门联合,为广大群众发放了普法手册、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每年年初,市妇联都结合实际,及时安排部署,指导县乡村三级妇联,分类摸排统计老年妇女、患病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贫困单亲母亲、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各级妇联干部、执委按照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精神及有关要求,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开展困难群体结对帮扶活动,妇联执委帮办实事1.6万件,“爱心妈妈”结对困境儿童3661人,通过暖心关爱、积极救助、纾困解难,努力增进妇女儿童福祉。

合水县残疾妇女小王与聋哑丈夫2015年婚后生育一女。为了生计丈夫外出务工,不料丈夫非但对家里的经济帮助不大,还与他人在媒体软件上暧昧聊天。今年5月,妻子发现后杨某非但不认错还拳脚相加,夫妻感情出现嫌隙。县妇联摸排到情况后,联合司法、乡村妇联经过前后三次调解未果,夫妻二人执意离婚。县妇联衔接县法援中心对王某进行法律援助,最终双方就财产抚养等达成协议并离婚。县妇联又为小王和女儿申请低保,还送去了“家家幸福一元捐”救助金,镇村妇联实时关注小王家庭生活情况。

合水县乡村妇联积极有力的作为贴心暖心,让妇女儿童“孤而不苦”,使她们“困而有扶”,解了她们的忧心事。

道德教育滋润心田。利用春节元旦、“5.15”国际家庭日、世界读书日等节点,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国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通知》,创建市级“平安家庭”示范户100户。开展“家风润陇原 幸福千万家”家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87场次,推送家教信息180多次,累计受益儿童及家庭成员25.08万余人次。吸纳300名热爱家庭教育的教师、专家及优秀家长加入家庭教育队伍,为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和智力支持。常态化通过“最美家庭”寻找、“美丽庭院”创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设立红黑榜等多种方式,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以德润心促文明。

今年3月份,环县妇联在木钵镇举办“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表彰大会,27户家庭得此荣誉。长在田间地头的表彰让活动更接地气,也拉近了妇联干部与妇女的距离。同时通过实地观摩、相互交流,以身边的事感化身边的人。做到了以榜样来带动、以情感来凝聚,引导广大妇女争做文明风尚的示范者、传播者。

扶助关爱暖心增了底气。“我想要一辆小汽车!我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当市妇联的“爱心妈妈”去看望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问到小心愿时,孩子们大声喊了出来。于是,每个“妈妈”都认领了一个心愿。当她们再次带着“微心愿”礼物出现时,孩子们开心极了。

妇联组织的“巾帼暖人心”系列关爱服务已是常态开展的一项活动。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干部和执委通过结对子、生活扶助、精神关爱等方式,今年共有3461名爱心妈妈参与其中。各级妇联组织还通过中国妇儿基会、东西部协作、腾讯公益、“家家幸福一元捐”等项目及爱心企业和人士时时募集物资和善款。今年累计入户走访困境妇女儿童15631户,关爱慰问15050人次,发放物资215.35万元,助力困境儿童和妇女成长发展。

同时,作为妇女儿童随时可以求助的12338妇女维权热线服务平台,始终是24小时畅通运行的。无论是凌晨夜半,还是节假周末,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接听、倾听、疏导、解答。今年以来,市县(区)妇联共接待处理来电来访案件125件。这点点滴滴的努力,不仅让情感抚慰和关爱服务触手可及,也为她们增加了生活的勇气和底气。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是庆阳市各级妇联组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是深化落实全国妇联关于把妇女维权工作抓在经常做在平常落到基层的有力探索,是落实“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的重要体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和省第十五次妇代会精神,持续推进“法律进家庭”常态化、持续化、精细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坚持和韧劲,努力让妇女儿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庆阳政法
责任编辑:高睿蔓